10日热点:哈登1.18亿留休城 威少欲与雷霆续约
ht
2025-04-05 17:48
把努力实现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作为神圣使命,以对法律的敬畏、对人民的敬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政府,去造福全体人民。
这到底什么问题?是立法错了,还是有法不依?这个环节不清不楚,土地流转就受限,因为地缘范围内所有现在的人口和未来的人口,都被一小块实物土地资产锁到一起,构成一条永久的债务链。问题是全国没有普遍执行,至少有一半以上农村社区,还是过些年就要调整承包土地。
要说明一下,集体经济不是土改后的那个农民土地私产的经济,也不是以农民私产为基础、自愿缔约的合作经济。调地就是变,所以没有做到永远不变。合作社也一样,入社如入股,不会因为家里增人减人,入社的财产权益就变。可不可以说,现在不光是执政者自上而下摸石头,设计方案推进改革,水面上也露出了大大小小一些石头,天天在考验决策者?很多满尖锐的问题,其实露出水面很久了,究竟要不要面对、怎样面对?有时候是一类现象,反复出现。未来的趋势,可能是在互动中推进中国的改革和转型,包括上下互动、观念与实践互动、设计与实施互动。
来过几次,知道不少温州朋友对自己城市的发展也不大满足。从这个情况看,尊重地方首创精神很重要。民富国强的奥秘德国的成功源于三大因素:第一,二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
1966年社民党上台之后出现了一个伟大人物,这个人叫卡尔?席勒,这个人把凯恩斯主义引进到德国,但并没有将其意识形态化去推崇,只是当成手里的一个工具来用。所以最终选择了一个新成立的政党——联盟党,因为联盟党主张私有制和市场经济。这真的是不拿人民群众一针一线。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德国的确是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国家。
比如德国有一个经济部长的小舅子让他给企业写一封推荐信。此外,德国的环境很干净,干净到一尘不染,没有尘土裸露的地方,否则就是违法,要么用小石子铺上,要么全是草地。
德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不教太多东西的。20世纪20年代后,大家觉得市场之手失灵,需要政府的另外一只手来发挥作用,但这个时候德国的弗莱堡大学有一帮法律背景的经济学家,他们提出了不同东西。到1967年德国还颁布了《稳定与增长法》,把国家调控经济作为一个重要的政府职能,明确规定政府的四大职能:第一,保持物价稳定,第二,充分就业,第三,内外贸平衡,第四,在上述基础之上经济的适度增长。德国的领导人,特别是企业领导人有强大的前瞻能力,这是中国很多企业家所不具备的。
1966年德国经济衰退,通过凯恩斯主义的总体调节政策,1967年下半年到1968年初经济快速回升,走出经济衰退低谷。德国一个联邦银行行长到奥地利休假,那个老板一看德国中央银行行长来了,赶紧拍马屁说,住在我这儿不要钱。第二是牛奶,牛奶是欧洲人必喝的东西,一升0.18欧元,也有0.25欧元的,0.3欧元的。我的德国朋友写信给我,我一看地址是乡下,就可以断定这家伙肯定有钱,如果是城市里的就不一定。
第三是司法监督,没有政法委,不管多大的官,到了法院该判就判,这是独立的司法。再有中小企业,每个企业至少有一项核心技术或产品,也就是说从60年代开始德国开始思考经济转型,从而使德国的产业长盛不衰,所以德国有很多百年老店、基业长青的企业。
第三,德国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世界闻名。蛋糕怎么合理切分?社会福利从1949年建立起来之后,1957年德国开始颁布《反对限制竞争法》,随后又颁布《联邦银行法》,这两大法律的颁布标志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建立。
在每个大型企业里都有一个企业委员会,由劳资双方组成。现在的保险制度是德国创造的,虽然最早的《济贫法》是16世纪英国颁布的,但那是有选择性的,即有困难的人才适用,而真正具有普遍性、让全体人适用的是德国人发明的。德国并没有顺着这一规律发展,而是拧着来。还有一些著名的人士,比如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这些都是改变世界的人。席勒引进凯恩斯主义的初衷是为了纠正弗莱堡学派的偏差。只要你去德国,看到最漂亮的房子一定是大学,在市中心地理条件最优越的也一定是大学。
左翼党上台之后也要找一个中间平衡点,平衡点一方面是原来联盟党说的中间点到前苏联计划经济之间往左又移了一小步。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自由放任主义盛行、主张发挥市场作用时,德国却强调发挥国家的功能和作用,例如李斯特主张国家提高关税保护幼稚工业。
俾斯麦发明保险,其目的其实就是保证工人的基本生存,削弱工人阶级的斗志,让他们不再狂热地搞武装斗争。不像中国注册公司只能在办公楼,住宅楼不允许注册公司,德国没有这种说法,只是分有面子无面子的楼,有面子搞豪华一点,没面子在家里做,因此,德国企业的经营环境非常好。
德国人的前瞻意识表现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对大事的把握之上。德国法律规定,超过12个人以上的企业必须组成企业委员会,在12个人以下的企业不用。
但这个党的制衡作用很厉害,它跟哪个党结盟哪个党就执政,反哪个党哪个就完蛋。另外,任何一个警察不可以随便登门企业,除非受到邀请。我读书的大学有一条小路,从我上大学起看见在铺,一年的时间都没铺完。这个国家有300多所公立大学,任何人都可以上大学,没有高考,只有申请制度,申请了就可以去学习,但德国唯一不好的是混文凭太难,如果你抱着混的目的去肯定没戏,这对中国人来讲是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德国吃的很便宜,德国最便宜的是几样东西,第一是面包,很长的一袋面包在市场上卖0.18欧元(相当于中国1块多钱人民币),够你吃很多天,稍微贵一点是0.35欧元左右,更贵的也有。这三大块的补贴占据了德国财政支出的35%,这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把社会保险等其他补助加起来就将近50%,另外20%用于国防、外交,20%用于教育、科研,只有不到10%是用于公务员开支。
如果议员在某一个问题上不代表大众的立场,那下一次选举他就没戏了,选民会把票投给另外的人。第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德国成功的保障。
大学图书馆、城市图书馆满足了全民的读书需求。审计署官员精确到某个票据,换句话说几十欧元、几百欧元的钱都要说出来干什么了。
1959年社民党通过《哥德斯堡纲领》,放下了生产资料公有和计划经济的包袱,转而接受市场经济。现在他成了德国最大的风险投资商,并且准备在中国投资环保与网络教育。联邦政府只有一个权限即拨钱,这个税收上来要拨多少钱给地方,除了拨钱没有任何职能。(来源:BWCHINESE中文网) 进入专题: 德国 民富国强 。
除德国之外,凯恩斯主义在西方主要国家得到广泛的认可。而且德国国家财政支出不打任何折扣,因为财政首先要有预算,年底有决算,少了一分钱就要小心你的乌纱帽。
奥妙在那儿?因为500人以下可以来辩论、吵架的,可以针锋相对。二战结束后建立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重点在于确保市场的自由竞争以及市场的有序发展,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框架之内发展经济。
莱比锡大学图书馆用7年时间内装修,装完以后就是一个精品。德国在议会民主的基础之上,跟别的国家不一样,议会人数大约为600人左右,这就是特色。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
奥妙在那儿?因为500人以下可以来辩论、吵架的,可以针锋相对。
北京最后四个燃煤热电厂也将在未来几年内改为燃气电厂。
自2008年西方金融崩溃以来,不论是华盛顿的伯南克、法兰克福的德拉吉还是东京的黑田东彦,各国央行行长都在竭尽全力防止经济崩溃,以为寻找政治解决方案创造条件
1970 年代末初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实现政企分离,扩大企业自主权,推动企业加入市场竞争。